九连山青,云雾绵长。在荔波县茂兰镇罗家村,一排排菌种,一阵阵菌香,花白的食用菌朵朵绽放。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茂兰镇罗家村致力于以食用菌培育为源动力加入发展的快车道,涌现出一批创业致富的带头人,胡志雄便是其中一位。
51岁的胡志雄在2014年因缺资金、缺技术,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不顾右眼残疾带来的不便,勤勤恳恳,经过3年发展,实现了从贫困户到技术顾问的蜕变。
“迟来”的收获
“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真丢人,想学技术、找专家,可就是没晓得门路。”回想初为贫困户的场景,胡志雄感慨道。
2014年,儿子才4岁,眼看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妻子更是收入微薄,咋整?这是他这些年最为焦虑的事,心里想着“苦日子总有头,人也不能一直背。”就在这年,胡志雄听到村里要发展食用菌产业,免费向贫困户发放菌种,好奇的跑到村委“胡乱”打听一番,觉着挺靠谱,领着10袋菌种便回了家。他盼着,收了成,儿子上小学的开销就能慢慢有了。但是,经验少,技术缺,不会打理,10袋菌种该收获时,胡志雄傻眼了菌种全坏掉。“食用菌种植无论是温度、湿度等等都有学问。”胡志雄说:“得懂技术啊!”他想找专家问,可是没有门路,不知道找谁。
“既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询问那就自学成才。”胡志雄心里默默的想着,他没有对自己放弃、没有坐等抱怨,便开始了自学之路,自发的跑到村委图书室翻阅相关书籍,在他人的帮助下,还学会了用手机上网,有不懂的就上网查、购买了VCD回家自学。胡志雄认真,爱琢磨,勤动手,除食用菌种植外,发现灵芝菌培育也有相似之处,便拓展延伸学会了,他的食用菌、灵芝种植技术忽然远近闻名了,一下子成了全村的育菌能手。
罗家村鹰嘴山食用菌基地在胡志雄带领下产量逐日递增
“疯狂”的决定
“技术掌握了,收成好了,胆子也变大了。”在掌握食用菌及灵芝培育技术后,产量接连攀升,原本摆放菌种的温室已容纳不下日渐扩张的规模。
这时胡志雄萌生了自主创业,扩张培育灵芝的大胆想法,当妻子知道他这一想法时说“你要是亏本了,咋办?我可不想再过苦日子了!”胡志雄心理咯噔了一下,身边人也纷纷感到惊讶,劝说他要稳步前行,这个年纪的他容不得半点失败。
骨子里带着一丝倔强的胡志雄,丝毫没有被质疑声所影响,毅然决然在50岁后做了这个“疯狂”的决定——自主创业。从灵芝菌培育室、接种、采购种苗、搭建种植大棚、学习技术、寻求销路等环节一条龙服务均由他自己一人包办,单枪匹马的首次创业算是开始了,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艰苦而又充实的一年创业之路上收获许多,起初由于灵芝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作为食用灵芝,环境要求极高,胡志雄在选择灵芝菌培育选址上,也是辗转反侧,走遍了整个罗家村大大小小的山头,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一年的辛劳后,辛苦培育的灵芝菌,年产20公斤,收入一下子增加了2400元。“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明年开始要计划扩大了,老婆子也可以松口气了。”心里的压力有多大,只有胡志雄自己清楚,收成变好了,回家终于可以和妻子有个“交代”了。
进行育菌前准备工作
“华丽”的蜕变
技术越学越专业,规模越做越大,不仅是胡志雄,在以食用菌培育为扶贫产业发展的整个罗家村,掀起了培育食用菌的热潮,但由于技术不过硬,颗粒无收的局面屡见不鲜。
胡志雄说“学会了培育新技术,我的食用菌菌种每天增产200-300斤。”
去年,食用菌的收购价是每斤4元,“你算算,多挣了多少钱?”
“要富就大伙一起富”胡志雄脑子里蹦出来这个想法,决定要将手艺作用发挥到极致。
罗家村有个鹰嘴山食用菌厂,长期招不到固定技术顾问,得知胡志雄技术过硬,并邀请胡志雄帮忙培育菌种,胡志雄一口便答应了菌厂的邀请,同时将自己的灵芝菌种一并放入菌厂共同培养,便于今后扩大菌厂规模和种类,现如今菌厂在他的带领下规模日渐壮大,日产食用菌500斤左右,预计年底达到1000余斤,目前已收纳20户76人贫困户加入养菌队伍,均实现年收入增加5000元/人。
从贫困户成为远近闻名的“技术顾问”,胡志雄可真没想到。
如今的罗家村鹰嘴山食用菌厂已有菌种7万袋,饱满清香销路火爆。
查看灵芝菌生长状况
走在脱贫路上,胡志雄用传授食用菌培育技术回报着帮助过他的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自身的收入也一下子增加了5万元,2017年更是主动要求脱贫出列。
现在谁家培育食用菌有难题,他都毫无保留地倾力协助,附近的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师傅”。
“一个人脱贫不算脱贫,要富就大伙一起富。”胡志雄说。
(编辑: 审核编辑:邹骐聪)